欢迎来到2025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! 深圳医博会
媒体中心
当前位置:首页 >> 媒体中心 >> 行业新闻 >> 浏览
媒体中心
行业新闻

2025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会:康养机器人将重塑银发经济格局

时间:2025-8-21 17:27:15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点击:

康养机器人作为医疗科技与老龄化社会需求的结合体,正在深刻改变医疗器械科技界的格局,并成为撬动银发经济的关键支点。结合政策支持、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,其影响力和潜力可从以下维度分析:

一、银发经济需求激增,康养机器人成刚需

1. 老龄化加速催生市场刚性需求截至2024年末,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3.1亿,占总人口的22%,预计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将达21亿,其中失能老人超4000万。传统养老模式面临护理人员短缺(缺口达550万)、成本高昂等痛点,而康养机器人可通过智能监测、康复训练、生活辅助等功能填补人力缺口,提升服务效率。例如,深圳养老院引入大小便护理机器人后,失能老人日耗尿片量从5片降至1片。

2. 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2024年中国康养机器人市场规模约79亿元,预计2025年突破500亿元,2030年将达600亿元以上,年复合增长率超30%。全球市场同样迅猛增长,预计2031年全球康养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24.55亿美元。

二、技术突破驱动医疗器械科技升级

1. 核心技术突破

- 外骨骼机器人:上海傲鲨智能、傅利叶智能等企业将外骨骼机器人自重降至1.8kg,成本降至万元级,助力中风患者恢复行走能力,覆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。

- AI与多模态交互:华为具身大模型实现0.5秒级环境响应,商汤科技心理健康筛查准确率达89%,科大讯飞CareOS系统日均交互频次超200次。

- 传感器与物联网:柔性压力传感器精度达0.1N,非接触式毫米波雷达监测误差<3%,实现无感化体征监测。

2. 应用场景多元化康养机器人已渗透至居家、社区、机构三大场景:

- 居家场景:如智能无人驾驶轮椅机器人、家庭康复设备(如美的“医养结合”服务舱);

- 社区医疗:上海虹桥社区AI食堂通过机械臂烹饪日均供餐700份,解决老年人用餐难题;

- 机构服务:傅利叶智能下肢康复机器人覆盖上海多数社区医院,将脑卒中康复周期缩短40%。

三、政策红利与产业链协同

1. 国家级政策加码国务院《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人福祉的意见》明确提出推动人形机器人、AI在养老领域的应用。上海、北京等地对康养机器人采购提供30%补贴,部分产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。中国主导的全球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 63310发布,涵盖78项性能指标,推动行业规范化。

2. 产业链生态完善

- 硬件制造:绿的谐波谐波减速器市占率突破30%,柯力传感打破六维力传感器海外垄断;

- 服务与金融:租赁模式(如外骨骼机器人单次使用费低至百元)、数据增值(健康监测数据对接保险精算)等创新模式加速普及。

四、挑战与未来机遇

1. 现存挑战

- 技术壁垒: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不足,如高端传感器国产化率仅35%;

- 伦理与隐私:数据泄露风险导致产品上市周期延长6-8个月;

- 普惠性不足:农村地区智能化设备覆盖率低,需政策倾斜。

2. 未来机遇

- 细分赛道爆发:康复机器人(占市场45%)、情感陪护机器人(年增速120%);

- 国际扩张:上海邦邦机器人海外销售额同比增长220%,覆盖65个国家和地区;

- 跨界融合:与中医药、智慧家居结合,催生“AI+康养”新业态。

五、结论:康养机器人将重塑银发经济格局

康养机器人通过技术替代与效率革命,不仅缓解了传统养老的人力与资源压力,更推动了医疗器械科技的智能化升级。在政策、技术、需求的三重共振下,其有望成为银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,预计到2030年,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将达25万亿元,而康养机器人作为核心抓手,将直接撬动千亿级细分市场,实现“硬核科技”与“温暖服务”的双向奔赴。

免责声明

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,转载仅作观点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版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。